在成都市人民中路上,屹立著一座成都的文化地標,它就是在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四川大劇院。歷經兩年建設,該劇院別具漢風蜀韻的風格深入人心,通過集劇場、餐廳、咖啡廳、影城于一體的設置,為觀眾帶來全新體驗。
這座劇院建設背后,四川省川建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(簡稱“川建勘院”)承擔了基坑支護設計重任。作為省屬大型巖土工程勘察及設計的綜合性科技企業,川建勘院60多年來承擔了眾多建筑項目的設計,為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。
如今,在數字化理念和技術的影響下,這家川企也如大劇院一般,通過數字化的運營管理方式,呈現出了全新風貌。“目前,我們構建了一體化管理中樞,覆蓋500多個單位,8000多個項目,涉及160多個規范管理流程和7000多個合同管控。”川建勘院副總經理魏鴻圖在2021致遠數字化成果展成都站分享時表示,未來,我們要實現智慧工地,打造智慧蓉城,成為全國知名、西部一流的勘察設計企業。
川建勘院副總經理 魏鴻圖
數字新基建提上議程
川建勘院在城市基建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這家企業成立于1953年,參與了四川航空廣場、騰訊成都A、B地塊、四川大劇院、成都國際商城等大批國家、省、市重點工程的建設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,川建勘院逐步打出自己的名頭,榮獲“全國AAA級優秀勘察設計企業”、“先進勘察設計單位”等近200個獎項。
榮譽“加身”的同時,川建勘院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。“目前,我們已擁有31個生產部門、10個駐外分支機構,近500名員工。”魏鴻圖表示,但這也成為驅動我們內部數字化的一個關鍵因素。
據介紹,川建勘院現在的業務現狀與原來發生很大變化,導致勘察設計全業務鏈管理日趨復雜。以專業資質來說,原來可能只有兩個,現在大概有四十至五十個,客戶數量大且分屬不同的生產單位,給統計帶來不少困難。尤其是在資金管控方面,因為國企性質,其資金分屬兩類不同資產,資金來源多且管理繁瑣,也提高了資金收支統計、資金預算的管理難度。
“近兩年,數字化轉型趨勢明顯及新基建升溫,也讓我們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更有緊迫感。”魏鴻圖指出。疫情催化之下,“新基建”廣為人知,促使人們對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、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等關注度迅速提升。新基建驟然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,像川建勘院這樣的勘測設計企業,恰恰成為推動新基建發展的主力軍。
川建勘院的管理層看到了這些問題,決定開啟自身的數字化“新基建”。作為傳統企業,其數字化建設比較謹慎,通過反復考察,最終選擇致遠。
“我們比較看重有沉淀的成熟平臺、有豐富的行業案例、具有本地實施團隊的服務商。經過幾家廠商的對比,致遠在這三方面比較突出,給予我們選擇的信心,于是雙方一拍即合。”魏鴻圖坦言。
數字化建設的“打怪升級”
達成合作只是開始,如何構建符合川建勘院自身發展的數字“中樞”系統才是真正的考驗。“我們一起討論、梳理數字化建設的目標,以此來確定建立相應的數字化平臺。”魏鴻圖回憶道。
目前,川建勘院已經形成一體化的管理平臺,平臺主要包含財務一體化、業務一體化、流程一體化以及數據一體化四大方面內容建設。“其中,流程一體化建設是整個系統建設中我們最關心的。我們發現,致遠與我們的管理邏輯一致,以貫通橫向職能部門和縱向多級管理的業務深層次的邏輯,推進流程一體化的建設。”
自去年項目建設完成到現在,依托一體化的信息管理平臺,川建勘院已經覆蓋500多位用戶,管控項目8000多個,合同項目4000多個。
“數字化成果有多豐富,建設過程就有多辛苦。”魏鴻圖解釋道,數字化是面向整個企業的,所以要從全盤來思考數字化項目的建設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,一方面想將先進的管理思想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,另一方面各部門牽頭組成的業務部門需求不一,對數字化建設帶來很大阻力。最后,由致遠主導,對各部門任務進行分解,實現各業務系統的高度匹配化。
COP釋放數字生產力
如今,依托致遠協同運營平臺COP打造的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,正推動著川建勘院管理效率的提升。
“一個平臺、多個應用”是川建勘院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的真實寫照,在這個平臺上,覆蓋財務、審計、項目管理、公文、工會、協同辦公等多個應用。
其中,統一門戶讓魏鴻圖贊不絕口。在他看來,統一門戶不僅為企業全體工作人員提供了便捷、廣泛、跨組織的統一入口,更幫助企業人員連接需要的所有組織及機構的工作信息,支持企業各部門在線收發郵件、回復信息、審批文件,避免以前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拖沓,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針對項目的管控,川建勘院也從客商管理到資金管理、現場管理、項目結算等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控,在業務流轉過程中,形成貫穿客戶管理、合同管理、項目管理、結算管理等核心業務環節的主要數據,科學支撐項目決策。
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僅解決了統一門戶、協同辦公、財務報銷、項目管理等業務難題,更重要的是讓員工的信息化意識也不斷得到提升。現在,隨著平臺的深入運營,數據越來越多,川建勘院從管理層到員工,都開始習慣于信息化管理平臺。
面向 “十四五”,川建勘院已制定戰略發展藍圖。“我們將通過專業化、數字化和資本化的思路賦能業務發展,以工程設計咨詢服務和城市空間信息服務為抓手,為城市空間所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專業服務。”魏鴻圖說道。